家庭教育的成功與否,將決定家庭生活幸福的程度。無論父母的事業多麼成功,孩子的教育一旦失敗,整個家庭就陷入災難。
然而,中國教育最嚴重的問題,既是社會問題,也是家庭問題。既在校長那裏,也在家長這邊。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
這本書的觀點是,只有父母改變,才能引發孩子改變……
管教從嚴是不是老一套
在這裡,我又要強調自己的一個觀點,前面我已提出,一定要管孩子。現在我緊接著再強調對獨生子女,對今天所有的孩子,父母都應該管教從嚴。
原因很簡單,任何一個家庭對獨生子女總是自然地偏向於溺愛與放任,普遍地疏于管教,今天兒童教育問題,除了我前一講提到的忽視所造成的種種弊端外,更為嚴重的都是為溺愛所害、為放任所苦,孩子早早就失去了方寸,到了小學三年級往往已經積習難改。所謂管教從嚴,自然就會對父母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你要用心於孩子的教育,沒有陪伴,你哪知道孩子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到底什麼時候出了問題?面對這些問題你到底應該怎麼應對?
我認為現在太多家庭在“虛假”的尊重孩子、疼愛孩子的幌子底下,放棄了作為父母的責任,孩子愛幹什麼就讓他幹什麼,孩子需要什麼就滿足他什麼,孩子愛說什麼就隨他說什麼,看起來孩子真的是自由了,但這樣的自由完全是害了孩子。你到任何一所學校去看看,就會知道這些被“亂養”的孩子有多麼麻煩,還有一些孩子已經多麼可怕。
現在還有很多父母,則完全是以對孩子學業的關注代替了心靈教育、養成教育以及其他關係到他生命健康的教育,嘴裏最常說的就是學習成績,最關心的也只是孩子的學習狀況,只要求孩子坐在書桌前把書讀好,家事不用做,親戚來了不用招呼,除了讀書外,其他事可以一概不用管。其實你想想看,這樣目中無人、心中無世界的孩子,以後哪有能力在這個社會立足?
今天很多家庭,父母變得太脆弱了,幾乎不知道怎麼批評孩子,偶爾批評一下,自己的心比孩子還疼。不是孩子看你臉色行事,而是你要看孩子的臉色,孩子稍不如意就發發脾氣,大吵大鬧,做父母的反而只有順從的份,孩子完全是沒大沒小,好像家庭的地位被顛倒了。也可以說,“紀律”一亂,孩子一定會出事。
所以要特別強調:“一定要管孩子,管教應該從嚴。”下面接著說,到底應該怎麼管。 “管教從嚴”,大概會覺得我說的不是回到老一套嗎?其實不是這樣。
2008年春節去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一位研究國際政治的朋友,突然跟我說了一句讓我頗為不安的話,他說:你們中國人好像不太喜歡孩子。我說我們中國現在討論的問題核心是我們已經過分溺愛孩子了,你怎麼覺得中國人不太喜歡孩子呢?
他說我從中國相關的網站和其他媒體中獲取的資訊發現,中國人經常當眾責罵孩子,對孩子的教育經常是用一隻手的方式進行的。比如有些孩子犯了錯誤,很多父母就是站得遠遠的,伸出一隻手指大聲斥責,顯得非常粗魯。這一隻手指的方式,也很像是對孩子的詛咒,這樣的方式,我從帶著孩子到澳大利亞旅遊的中國人身上也時不時看到。大聲的斥責如果還不見效,很多人就會改成一個巴掌的教育。我發現今天的中國父母很有意思,經常表示願意尊重兒童,平時也比較溺愛兒童,說來好像教育也很西方化了,但另一方面骨子裏又完全是東方式的,很容易不耐煩。一不耐煩就喜歡用傳統的方式解決問題。我接觸到一些已經生活到澳大利亞的中國人也還是這樣,對孩子很缺乏耐心,有時候為了自己的娛樂,逗孩子玩一下還可以,玩兩下就不行了,常常是馬上翻臉動怒,把孩子打一頓,孩子安靜了,自己就開始打麻將。這位朋友說的話實在讓我羞愧,我發現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生活中真是比比皆是,我從香港轉機去雪梨時,在候機廳裏也看到一位奶奶和媽媽對繞著座椅奔跑的孩子這樣比畫著“一隻手”大聲斥責,令人側目。
把“一隻手”的教育改為“兩隻手”
要把一隻手的教育改為什麼方式的教育更為妥當些呢?首先應該把“一隻手”教育改為“兩隻手”更為妥當一些。
對0~6歲的孩子最好的教育應該是“兩隻手”的教育,也就是當孩子惹麻煩,或犯錯誤時,你最好走到他跟前,蹲下來,握住孩子的兩隻手,握住,握緊了,看著他的眼睛,溫和而認真地告訴孩子你什麼地方做得不對,一直到他認識到自己確實做得不對為止。這樣眼睛對眼睛,手心對手心的教育,可以直接抵達心靈。它會讓孩子明白父母喜歡什麼,反對什麼,絕對禁止什麼,父母通過這樣溫和而又嚴格的教育在給孩子樹尺規,劃出界線。同時,這樣的教育方式,它本身也是一種精神教育,因為在教育過程中,有時道理是對的,但方法不對、態度不對、場合不對、時機不對,可能都難以達到教育效果,有時還會適得其反,造成不良後果。只有正確的思想加上正確的方法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這樣的教育不僅有助於孩子改正錯誤,也能讓孩子從中獲取精神的收穫,父母就是在給孩子一個做人的示範。
為什麼酒店裏沒有家庭客房
中國的父母為什麼特別沒耐心陪孩子,比如到國外旅行,酒店裏都有家庭客房,就是房間裏一定有孩子的床位,而在我們中國的酒店一般沒有,這說明他們帶孩子旅行是常態,在我們這裡不是。我辦公室對面是一家五星級酒店,經常可以看到外國朋友帶著抱在懷裏的孩子旅行,在中國這種情況則更為少見。我們很多年輕的夫妻旅行時首先想的是要把孩子放在爺爺奶奶那裏,他們常說的就是“帶著孩子出門多麻煩啊!”我不知道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也許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認為我們生孩子普遍偏早,也是一個原因。太早生孩子,作為父母自己心智還不完全成熟,還處於青春期的尾巴,對孩子的到來內心缺乏強烈的期待,心理上也缺少應有的準備,無論遇到什麼情況,很難也很少有“孩子第一”的思想。在上一講中,我講到晚上時間應該是家庭時間,週末和節假日也應該是家庭時間,家庭時間首先就是孩子時間,陪孩子就是給孩子更健康的生活,給孩子更好的未來。那麼,家庭旅遊時帶上未成年的孩子,也應該成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我們有多少父母能夠做到這些呢,我深信做得好的,孩子也一定能夠成長得更好。
從“手對手”到“肩並肩”
孩子0~6歲的教育應該是手心對手心,眼睛對眼睛的教育,也就是溫和而嚴格的教育,在“溫和”中孩子就能自由地成長,在“嚴格”處孩子可以學會自律。“管教從嚴”的目的就是要把幫助孩子“獲得自助”作為最終的目的,這個時候父母的鼓勵、引導、提醒、督促和懲罰都是必不可少的。美國還有一個學者研究什麼時候可以“打孩子”,他的結論是:2歲前不必打,因為毫無效果,7歲之後不能打,因為一打就會傷害人格與自尊。而2歲之後,7歲之前,則是管教的最佳時期,這個階段父母的示範最為關鍵。
那麼當孩子長大以後,尤其是孩子成長的第二個關鍵期,7~13歲的教育,應該選擇什麼樣的方式呢?這個時候的教育應該從眼睛對眼睛逐漸轉為肩並肩的教育。因為成長中的孩子,已經不喜歡父母“盯著”他的眼睛了,父母“盯著”會讓他感到不安,好像受到某種威脅,容易使之焦躁。所以最好的方式應該是肩並肩式的,它內在的意味也包含了某種朋友式交流方式開始生成。
還要強調一點,父母既不能進行錯誤的打罵教育,但也不必追求和孩子能夠形成朋友式的關係,這種“理想狀態”是很難的,其實父母就是父母,孩子就是孩子,父母與孩子之間當然應該有落差,父母的第一職責就是“管”孩子,該嚴的地方就是要嚴,該強硬的就是要強硬,不能輕易就向孩子的壞脾氣妥協,就向孩子的眼淚讓步,變得父母不像父母,孩子不像孩子。
當然說到“嚴”,絕不是一味的強硬,管得孩子一臉“死相”,而完全不講教育的理念與方法。比如說到“肩並肩”的教育,它就是一種自然的轉化,轉化的目的也是為了更好地與孩子交流,以達到更理想的教育目的。
資料來自 台灣論壇 如有侵權請告知以便刪除 謝謝
留言列表